大跨度悬臂桁架结构的强震失效机制研究

   摘要 :大跨度悬臂桁架结构被广泛应用于体育场馆、会展中心等公共建筑中,其在强震下的失效机理值得关注。(钢结构设计培训)本文对悬臂桁架的失效模式及失效特点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悬臂桁架结构的失效机制;通过大规模的参数分析,讨论了结构的失效极限荷载随不同地震作用、结构初始缺陷、跨高比等参数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悬臂桁架结构;强震作用;失效机制;失效模式

  虽然钢管桁架在近些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被广泛应用在体育场馆、展览馆、机场航站楼等大跨度空间建筑中;但是当前针对于桁架结构的研究多以实际工程为对象,研究内容也多是具体工程的受力特点及设计难点分析,较少进行系统的理论探讨,尤其是结构在地震下的响应规律及强震失效机理研究尚属空白。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用动力荷载域全过程分析技术及ABAQUS有限元软件,通过系统的参数研究,探讨悬臂桁架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失效机理,定义该结构的强震失效模式,在大量算例分析的基础上,总结该结构的强震失效规律。

  一、悬臂桁架结构的典型强震失效模式

  以考虑材料损伤累积的桁架CT30080910(符号说明:例CT30080910,其中CT代表悬臂桁架,30表示跨度为30m,08表示跨高比为8,09表示屋面质量为90kg/m2,10表示截面应力比为1.0。其他算例符号与此相似,可类推得到)在三向Taft波地震作用下为例,说明它在不同地震作用强度下一些动力全过程响应,其它算例的规律均与此算例类似,不再赘述。

  桁架的各特征响应如图1所示,荷载幅值为400gal时,结构只有上弦根部的一根杆件开始进入塑性(图1b),结构最大节点位移也仅有0.1757m(图1a),没有出现全截面屈服的杆件。随荷载增大,塑性进一步发展,当荷载增至900gal时,除根部杆件出现全截面塑性外,中部上弦斜杆出现全截面塑性,结构最大节点位移增至0.346m,结构仍然能够保持平衡振动(图1c);当荷载增加至950gal时,塑性杆件剧增,根部两个节间的上、下弦杆及腹杆都进入了全截面塑性,结构振动发散。结构在900gal以前一直保持着悬臂的变形状态,而在950gal时发生了严重的倒塌,因此,可以判定荷载幅值950gal是结构的倒塌荷载,900gal是结构的失效极限荷载。

  在这一算例中,悬臂桁架结构随着荷载幅值的不断增加,杆件塑性不断深入发展,最后因为下弦杆件塑性过度发展,变形过大而发生倒塌。结构倒塌时,结构内部的材料、特别是在悬臂桁架根部产生了严重的塑性变形,说明结构的倒塌是由于根部材料强度失效引起的,因此该结构破坏形式属于动力强度破坏范畴。而同网壳结构不同的是,悬臂桁架结构材料塑性发展并不均衡,只是根部的两个节间的杆件全部进入塑性,其他节间塑性发展相对要弱一些,这也体现了悬臂桁架这种结构形式的受力特点,即从根部到悬臂端受力逐渐减小。

   二、结构失效响应规律

  从图2可以看出,悬臂桁架结构是一种缺陷不敏感结构,它的倒塌极限荷载并没有随着初始几何缺陷的增大而降低,塑性深度的发展受初始缺陷的影响也特别小。因此为了简化计算,在计算分析中悬臂桁架可以忽略初始几何缺陷的影响。通过计算可得,在不同的地震动作用下,结构的特征响应差别很大,这在图3中有明显的体现。其中,结构在Taft波作用下的地震响应更大,有的甚至相差两倍以上。除此之外,从其它结构的全过程响应变化趋势上来看,结构在三种地震动作用下的响应规律还是基本一致的。分别采用单维(包括水平和竖向地震输入)以及三维地震动输入,可以看出结构在三维地震下的动力特征响应比单维的更加剧烈,且竖向和三维地震作用引起的反应相差很小,因此,在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时候,也可以近似用竖向地震动代替三维地震。图5可以得出悬臂桁架结构的抗震性能随高跨比的变化趋势为:随高跨比的减小,结构的失效极限荷载幅值有增大趋势,以1/8和1/12对比,有些情况甚至提高一倍多;结构的杆件塑性发展程度随着高跨比的减小有加深趋势。图3-12b中显现出,不同高跨比的桁架最大节点位移集中在0.3m~0.75m之间,随高跨比的变化并没有一致的变化规律,判断结构的塑性发展深度需要综合考虑结构的各项特征响应指标。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悬臂桁架结构的强9707失效规律进行研究,获得了结构的失效模式及结构随各工程参数的变化影响规律,研究内容可为工程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