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计划
(0人评价)
轩锐钢结构设计入门班五期

钢结构设计从入门到精通 实战案例教学

价格 ¥ 1650.00
该课程属于 轩锐结构全网通(三年班)
请加入后再学习

闭口型做组合楼板合适,开口型除非有特殊波纹,否则不要作为组合楼板设计.

[展开全文]

H形檩条用于大跨度的时候。实腹式檩条跨度不宜大于12m,当檩条跨度大于4m时,宜在檩条间跨中位置设置拉条或撑杆;当檩条跨度大于6m时,宜在檩条跨度三分点处各设一道拉条或撑杆;当檩条跨度大于9m时,宜在檩条跨度四分点处各设一道拉条或撑杆;斜拉条和刚性撑杆组成的桁架结构体系应分别设在檐口和屋脊处,当构造能保证屋脊处拉条互相拉结平衡,在屋脊处可不设斜拉条和刚性撑杆。

即使在屋脊处有拉结也应设置斜拉杆。

单坡长度大于50m,宜在中间增加一道双向斜拉条和刚性撑杆组成的桁架结构体系。

拉条通长采用圆钢,斜拉条直径稍大,直拉条直径稍小。撑杆为一根钢管,里面套一根圆钢。

拉条拉在檩条上部是解决重力和风压下的稳定问题,拉在檩条下部是解决风吸下的稳定问题。

檩条荷载只包括檩条自重和压型钢板,保温,吊挂。屋面支撑是安装在钢梁上的。

轩锐例题中拉条作用为约束檩条上翼缘,下翼缘不设拉条。减小檩条上翼缘平面外计算长度。

搭接长度为跨度的1/10的一半。

如果屋面板不能保证用自攻螺钉和檩条连接,那么PKPM钢结构工具箱里不选择“屋面板能阻止檩条上翼缘受压侧向失稳”。

双层压型钢板的底层压型钢板通过自攻螺钉与檩条连接,可以“构造保证风吸力下翼缘受压稳定性”。单层压型钢板无此功能。

风吸力荷载系数经常取中间区和边区系数之和的1/2,以此考虑边跨檩条计算时边区对中间区的影响。中间区照常计算即可。

墙面檩条多为C型檩条,无法搭接,可视为简支

[展开全文]

支撑布置的目的是使每个温度区段或分期建设的区段建筑能构成稳定的空间结构骨架。

柱间支撑和屋面支撑必须布置在同一开间。直杆和单斜杆应采用刚性系杆(可以受拉受压),交叉斜杆可采用柔性构件(只受拉,支撑受压时一个杆件可以退出工作,由拉杆承受荷载)。抽柱时布置纵向支撑。

支撑可布置在温度区间的第一个或第二个开间,当布置在第二个开间时,第一开间的相应位置应设置刚性系杆(压杆)。

屋面支撑里的直杆是压杆,但屋面支撑以外的直杆不需要作为压杆设计。他们只是为刚架梁提供面外支撑。但屋脊和檐口处应按压杆控制。

刚架柱顶、屋脊等转折处应设置刚性系杆(压杆)。结构纵向于支撑桁架节点处应设置通长的刚性系杆(压杆)。

轻钢结构的刚性系杆可由相应位置处的檩条兼做,刚度或承载力不足时设置附加系杆。

抗风柱把一半的风载传给了基础一半的风载传给了屋面支撑,所以屋面支撑节点处受荷公式为:W=0.5(Wk*b*h),其中h应考虑女儿墙的高度。

计算风荷载时山墙体型系数取1.0,风振系数取1.0,高度系数根据荷载规范取值。

屋面支撑受风载时只有端部的起作用,故在探索者小程序计算时,屋面支撑模型参数里共同作用的支撑数填1。

交叉撑一般用角钢,压杆一般用箱型或圆管(两个主轴长细比,回转半径等均接近。避免出现如工字型两个主轴方向回转半径差别很大,但最终设计以弱的主轴方向控制结果)

例:GB 50017-2017《新钢结构设计手册》第16节9条,常用圆钢管的规格及截面特性,先按照长细比初选截面,再复核计算。探索者计算角钢长细比有错误,应人为干预。计算屋面支撑时,平面内计算长度为斜撑一半长,平面外计算长度为斜撑全长。

根据手册7-17例题,计算交叉撑时(交叉斜杆斜腹杆),根据《钢标》7.4.6,7.4.7条,计算单角钢受压(拉)构件的长细比时,应采用角钢的最小回转半径(iu)。但计算在交叉点相互连接的交叉杆件平面外的长细比时,可采用与角钢肢边平行轴的回转半径。

总结:平面内计算长度L/2,单角钢回转半径取最小回转半径;平面外计算长度L,单角钢回转半径取与角钢肢边平行轴的回转半径。

屋面支撑通过支点将风荷载传递给柱间支撑。柱间支撑形式:圆钢,角钢交叉撑,圆管交叉撑,门架支撑(刚度只有交叉撑的1/10,迫不得已的时候才用)。

柱间支撑受风荷载为整面山墙的一半。

[展开全文]

柱平面外计算长度为侧向不动点之间距离(柱间支撑上下点之间距离,如柱间支撑分为两层,则平面外计算长度取上下两层中的大值)。

隅撑螺栓应布置在檩条中心线上侧

PKPM软件中平面内计算长度为软件按照规范自动就计算得出,无需修改,只能干预平面外计算长度。如:当柱间支撑有等间距两层时,柱平面外计算长度可改为l/2。

钢梁平面外计算长度,当没有隅撑时取屋面支撑不动点之间距离,例题中为8m。但这时计算钢梁平面外稳定会不满足(平面外计算长度太长)。软件中设置构件计算长度一栏,按支撑计算取得就是用户设定的值。按隅撑作为支撑点时应设置隅撑信息,这时输入隅撑规格、隅撑间距(负弯矩区域每个檩条都布置隅撑,正弯矩区隅撑在檩条上间隔布置)、檩条跨度(刚架间距)。输入后计算可发现,按照规范计算的平面外计算长度系数已经与老传统隅撑间距3m计算出的长度系数不同了。新规范算出来为0.97,刚刚满足。隅撑间距3m算出来为0.58。

抗风柱可用STS工具箱设计,山墙柱间距设计时尽量使抗风柱分段与柱距接近,以使屋面支撑保持30~45°。

屋面支撑设计为受拉杆,当受风荷载作用受压时可视为退出工作,不起作用。屋面支撑受力很小,截面也小,大部分以长细比控制。如果设计为拉杆,根据规范限值可从压杆220变为拉杆400,可大大减小长细比限值,从而减小截面。故交叉撑按拉杆设计。

屋面支撑间距不能太长,一般为30~40m。不应大于60m。

檐口通长压杆和柱间支撑连接,故按压杆设计。

刚性支撑:压杆,柔性支撑:拉杆。

刚架与抗风柱通过的女儿墙后的弹簧板连接。《15G108-6》19页。弹簧板只传递水平风荷载。

[展开全文]

钢结构设计中最长用到的是焊缝和紧固件连接,其中紧固件包括:铆钉(用的较少),普通螺栓(常用),高强螺栓等(常用)。

门刚特有的连接节点(端板连接)。

焊接连接最常用到角焊缝和对接焊缝。

吊车加劲肋为何不焊通至下翼缘,而是在下翼缘上面一段距离处断开,是因为焊接会使钢材变脆,对下翼缘产生不利影响。

焊缝缺陷要控制,焊缝等级分为一二三级,一级最高,三级最低。一二级焊缝与母材等强,不需计算。三级需乘0.9。一般对接焊缝不低于二级。

绝大部分要验算的是角焊缝。对接焊缝二级起步,不需验算。直角角焊缝he(有效高度)=0.7hf

[展开全文]

        隅撑在门刚的跨度中间正弯矩的位置设置在钢梁上翼缘,跨度中间钢梁上部受压,为保证平面外稳定性钢梁上翼缘设置了屋面支撑,在跨度边缘钢梁下部受压,为保证平面外稳定性在钢梁下翼缘设置了隅撑。

        国标图集《15G108-6》以图集的形式讲解了门刚的结构形式。正弯矩取可以减少隅撑数量,两道檩条下面设置一个隅撑,负弯矩区每道檩条下面都设置隅撑。

        钢柱的檩条设置同此理,钢柱受弯受压,但钢柱的平面外支撑主要靠柱间支撑实现。

        门刚屋脊处有一道通长的刚性压杆。通常为圆杆。

       《门刚规范》(GB 51022-2015)中3.4.1受压翼缘宽厚比同钢标中S4级,工字型截面梁柱构件高厚比同钢标中S5级(还没屈服就先失稳了)。

        檩条用钢量在10kg/m2

        门刚活载详见《门刚规范》4.1.3

        建模时单方向工况数量为2,即风载的+i和-i

       屋面梁平面外计算长度取2倍隅撑间距,实际新规范中另有计算方法。

       墙面按照0.3kN/m2重量施加,柱高7m,柱距8m,0.3X8X7=16.8kN,即柱顶还有17kN的墙面荷载

        PKPM钢结构参数输入与修改中,点击程序自动确定容许长细比,门刚规范3.3条规定了位移和挠度值,《钢标》里也有。门式刚架斜梁挠度比跨度为1/180。钢梁一般受力较小,当坡度不大时不需按压弯构件验算平面内稳定性。坡度较大时轴力比较显著,应验算此项。总参数选Q345钢,净截面系数和毛截面比值0.85。钢柱计算长度系数很少用到附录A.0.8确定,此条考虑了钢柱之间的协同作用。设计指标取2017规范。勾选程序自动确定等效弯矩系数C1。地震计算参数根据项目所在地情况,一般8度区只考虑水平地震,不考虑竖向地震。抗规对于轻型门刚参考单层工业厂房,在9.2节9.2.1指出单层钢结构轻型厂房适用门刚规定。门刚中对抗震遵守3.4节构造要求即可,即3.4.3条,故抗震等级选不抗震。

 

 

 

 

 

[展开全文]

女儿墙以上的恒载以及风载在哪里考虑呢

[展开全文]

 

 门刚结构再mts里是否要点钢梁还要按压弯构件验算平面内稳定性呢?视频中说坡度比较大的时候,轴力不可忽略时就要验算。 那么坡度多大的时候视作比较大呢?

[展开全文]

还需按照网壳计算规范进行验算,本课里没有讲到怎么验算,后续需自己再研究一下

[展开全文]

钢结构连接节点(第三版)P350,节点计算。建议梁柱采用带悬臂段的栓焊刚接,梁梁拼接螺栓靠内减小弯矩,悬挑梁用栓焊连接。

连接板见图集(01SG519)P58 双板为腹板得0.7

钢结构连接节点(第三版)P256,

加劲肋=腹板厚度-2mm=Hf角焊缝

[展开全文]

屋面檩条搭接一段距离:连续梁,搭接跨度的1/10

断开(不搭接):简支梁

z形檩条适合坡面,c形适合平屋面、墙面

z形可以做搭接,截面小。

[展开全文]

1、稳定、防火、施工验算

 

[展开全文]

授课教师

轩锐孙工

课程特色

下载资料(3)
视频(22)